老式蒸蛋就跟老式情歌一樣,耐人尋味。
昨天聽著陳淑華的“一生守候”然後做著 #老式蒸蛋,忽然覺得實在很對味。
有些料理就是這樣不管時代怎麼變,它也總是以不變應萬變,歷久彌新的延續到下一代。
我媽喜歡做蒸蛋,小時候家裡的餐桌經常有蒸蛋,問她為什麼?
『啊就因為你阿公和你們都可以吃啊!』嬌媽回答得乾脆。
以前家裡有工廠,媽媽常常要兩邊跑,要兼顧工廠的員工和家裡的阿公以及爸爸、我和弟弟,所以她總是要在最寶貴也最短的時間內,餵飽我們大家還要不失營養(很厲害耶!以前人都不會想說外面買買便當就好)。
所以我媽有一些菜真的比奧立佛15分鐘上菜還厲害,起碼也都把我們餵飽長大了。(我想我們身邊都有一位,把全家的胃安置得妥妥當當的 老媽大廚)
-
想不到N年後,我也學起了我媽的這一招,在今年過年時就發揮得淋漓盡致。
過年的時候家裡連續請了3天的客,當中有兩天我都做了蒸蛋。
我鵝子說『媽你沒別的菜了嗎?』
『……怎樣!連著吃蒸蛋不行嗎?』我邊煮邊回答
他哪知道過年的時候他老媽也很想休息,像他一樣可以每天嗑零食、吃大餐、睡懶覺。
但是用蒸蛋請客真的很方便,不只菜單上多了一道菜還是老少咸宜的菜,大家吃完還額樂,『蒸的好=真的好』嘻嘻!一道蒸蛋讓我面子裡子都有了。
這個過年我做的兩次蒸蛋,一次是素食的(加了菜脯、枸杞),一次是加了豬絞肉,因為都很得分所以想說今天就來介紹蒸蛋,喚起大家記憶中媽媽的蒸蛋味道。
其實蒸蛋跟滷肉一樣,每個媽媽都有自己的大絕招,我做的是非常簡易的電鍋版,以前嬌媽常在家裡做的味道。
-
離開媽媽家自己上台北工作的時候,那時我和萬芳也常在租屋的地方自己做蒸蛋,因為簡單方便又便宜(因為那時賺的少,要租房子還要買漂亮衣服,都馬吃得很節儉),所以也在那時就打下了良好的蒸蛋基本功。
我喜歡一道料理可以讓人想起了身邊的人、事。
或許吃的時候你不以為意,但是事後想想,你怎能忽視它給你的回憶,以及心裡深處那股柔軟的力量。
-
我想雖然在每一個人心中,對於宴客或聚會的想像都不一樣,但是我覺得對我來說親戚、朋友來家裡吃飯,最重要的是我們一起分享了當下的食物,我們一起共渡了當下的時光。
至於其他一些形式上的細節,或是如何做工繁瑣的大菜、如何昂貴的食材,也都不及大家吃的開心快樂來的重要了。
當我看著每個人吃了這道簡單的蒸蛋,都可以津津樂道、回味無窮時,還能此起彼落的說起了當年做蒸蛋的故事,我終於知道了家常簡單的味道最美好。
❤也來說說你們家的蒸蛋食譜及味道吧!
-
『老式蒸蛋 食譜』
食材:
蔥一支、豬絞肉60g、雞蛋4顆、醬油10ml、水400cc、枸杞適量、鹽巴一小匙、糖1/2茶匙。
做法:
1. 蔥切成丁+豬絞肉+醬油一起炒熟炒香,起鍋前加入枸杞,備用。
2. 4顆雞蛋打散過篩,過篩後的蛋液200cc(這裡的過篩會多少影響我們後面要加的水)
3. 加入一半的絞肉+水400cc。(蛋跟水=1:2)+糖1匙+鹽1小匙。
4. 放置電鍋中,電鍋外鍋1杯水,在蛋液碗上蓋上鍋蓋或是反蓋盤子都可以,然後再蓋上電鍋鍋蓋時利用叉子頂著留一點縫隙,(這是避免電鍋壓力過大,會讓蛋蒸起來爆開)。
5. 電鍋跳起後,稍微悶10~15分鐘(嬌媽說回一下的蛋會比較漂亮)。
6. 將炒好另一半的絞肉鋪在蒸好的蛋上即完成。
❤我想跟大家分享蛋跟水的比例還有用什麼碗來蒸蛋,其實多多少少都會影響蒸蛋最後的呈現。
❤我的建議蒸蛋用瓷碗會比較好,還有寬口的瓷碗也好過於窄口深碗,因為窄口深碗如果電鍋外鍋用一杯水,可能上面的蛋液會蒸不夠熟,但你用了1.5杯的水,又會上面熟了底部的蛋過老了。
❤蛋跟水的比例,有人做1:1.5,也有人做1:2。我用的是1:2的比例,不過是過篩之後的蛋液後的比例。如果你是沒有過篩,你的水就可以再多加20cc都沒關係。
❤️水的部分可以改為高湯,但是鹽的部分就要再斟酌。